父亲已经退休20年,父亲兄妹四人,父亲最小,上边有大爷,二大爷,还有一个老姑,大爷,大娘,二大爷,二大娘。老姑都不在了。年老的父亲经常跟我提起他年轻时求学的往事。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是父亲求学时代。那个时期农村考上大学的很少,在求学过程中,不是自身条件,学习好,家庭条件,社会因素,学到高中就很不错了。很多自身条件,学习好。但是在家庭因素制约下,困难家庭很多,在哪个时代连吃饭都成问题。不能继续读下去的很多,父亲曾经跟我说,同村有个和他同岁的青年,学习特别好,也很用功,但是家庭条件的不允许,上到初中就学不成了。
(资料图)
好在爷爷奶奶认为父亲是个读书是个好材料,而大爷,二大爷又上了几年小学就不去了。爷爷,奶奶常说读书是个好事,弟兄三人中得出个秀才。加上大爷,二大爷的支持,父亲才能一直读下去。
父亲初中是在县里读的,高中考上了市重点中学,邯郸市第一中学,这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是现在,谁家的孩子考上了邯郸市一中,也是全家很光彩的一件事,因为考上了市一中,通上大学之路。
父亲考上了市一中后,困难才刚刚开始,首先说回家的路,一中离老家有30多公里,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从学校回老家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父亲曾经跟我说,他曾经步行一天回到老家,在今天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再有是吃饭问题,虽然在一中有伙食补助,但很少,总是吃不饱,回老家返校时,奶奶总是给父亲带些玉米面和红薯面做的黄饼的,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有时还没有吃完,饼发霉也不舍得扔。还得吃。
我记得父亲曾经往我说,有一次走回到老家饿极了,看见院子里种的一个小南瓜,直接生吃了的往事,可见在哪个年代粮食的稀缺性。
父亲在一中学习很努力,各科的成绩都很好。高中毕业考上了河北医学院,就是现在的河北医科大学,这又在我们村引起了不小轰动,乡亲们都说父亲有出息,书没白读,在同龄人中,就父亲一人考上了大学,父亲这辈人中,有的娶妻生子,下地挣工分,就此选择了此生的职业。
父亲考上了大学后,爷爷,奶奶脸上也乐开了花,走在大街上逢人就说老三有出息。父亲常说考上了大学,是爷爷,奶奶的大力支持和全家的支持,特别是大爷,二大爷支持分不开的。爷爷,奶奶认为父亲考上大学,为王家争了光。
在全村来说也是王家人争光露脸的事。
父亲考上大学后,已经是娶妻生子人了,我的小名就带有一个“石”字,这表示父亲考上了省会石家庄市,母亲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乡下人,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在农村娶妻生子是很正常的事。
父亲考上了大学,对母亲来说更是苦难的开始,因为父亲结婚后,爷爷,奶奶就让弟兄三人分家另过了,母亲一个人在老家,又要带孩子,又要种地,又要争工分操持家务,又要供父亲上学的费用,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正是缺衣吃不饱的年代,辛苦可想而知。
最深刻的是一次母亲跟我说,有一次生产队分了大约十斤小麦,在那个年代小麦可是个好东西,可以磨成白面吃馒头,但很少吃到,母亲为了父亲的上学,把分到家的小麦卖了,卖了几元钱,母亲至今记得还很清晰,把这些钱一分不少的送给了父亲上学,上大学期间,父亲很少回家,一个是路途遥远,回家一次不容易,就是春节放假,从省会石家庄到邯郸坐火车,到邯郸后再坐一小段车,步行回到家,有时回到家已是后半夜了。
父亲在大学期间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很辛苦,也很用功,五年的大学生活,磨练了父亲坚定的性格,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分配到邯郸地区医院,就是现在的邯郸市中心医院,邯郸地区医院,在当时的邯郸市及各县名气相当大,在此就医看病的相当多,就是多年以后改成邯郸中心医院,各县农村的老乡来到邯郸看病,还是习惯地称为老地区医院。
父亲在医院工作中,在医学上发挥了很大的空间,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一步一步地从医师一着到主任医师退休。
自从父亲在地区医院上班后,老家的三乡五里的乡亲来医院找父亲看病的人很多,有的是亲戚套亲戚,老乡带老乡。在加上父亲上山下乡,知道农村人辛劳和看病的不容易,特别是疑难病。父亲总是热情地接待。每到邯郸一地,总会有父亲看过病的老乡介绍老乡,来邯郸市找父亲看病。
父亲成了我们当地的名人,都知道我们村有一个在邯郸地区医院上班的王大夫,在哪个时代。即便父亲回到老家。总有本村乡亲第一时间来到家中找父亲看病,有时能座一院子人。
有一次我在离我们村好几公里岳父家跟一个邻居聊天,提起了我的父亲。邻居脱口而出,谁不知道你父亲呢?我们村里面到市里面看病,都是通过亲戚找到你父亲,就是王大夫,而且说出老父亲的全名,这使我自豪了好几天。
乡亲们来找父亲看病,父亲总是热情的接待,认真负责地为乡亲们看病,父亲看不了的病,就找其他大夫看,乡亲们总是满意而归,就这样父亲一边工作,一边为家乡的老百姓看病坚持了很多年。
就是父亲退休后,还有乡亲来到家中找父亲看病。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母亲和我们兄弟三人也来到邯郸。这更增加了父亲的负担。乡亲们来找父亲看病更是有增无减,有的老乡家庭不富裕,看病拿药需要用钱,有的乡亲拿药钱不够时,父亲总是接济他们。
看完病后,父亲有时把乡亲们带回家吃午饭,有时回家晚了,母亲已经把午饭做好,饭就不够吃了,父亲叫母亲赶紧的再去做饭。母亲一句怨言也没有,总能体会到乡亲们的不容易,母亲也知道乡亲们来到市里看病的难处,尽管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不管饭好饭赖吃饱就行。
记得父亲对来到家里的乡亲们说没有什么好饭,吃饱就行。有时时间来不及,就叫母亲下面条给乡亲们吃,因为这样快,因为吃完饭,乡亲们还得往回赶路。
有一次回到老家,一个老乡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你娘做的饭真好吃,我吃了两大碗。
父亲已经退休20多年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不是很好,也很少出门了。但是乡亲们来找父亲看病的人还不少,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几个人来到家里找父亲看病。父亲还是那样热情的接待。每到年关将致。都有各地乡亲专程来看望父亲。时间过得真快,当年找父亲看病的乡亲们再来时,有的已经当了爷爷了。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