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IT时代网 > 滚动 > > 内容页

ST开元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3-08-27 16:28:54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分享:

ST开元(30033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片)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坚持职业教育主业基础上,稳步开展了新能源行业相关业务经营,构成了双主业的经营方式。

职业教育业务

职业教育为在职人士、在校大学生等多层次求职与学习人士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服务,为社会培训优质人才,可以提高各行业工作者的自身能力,借此来应对10年后将要发生的低人口出生数引发的劳动力结构变化,以及青年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是一个利社会、利国家、利己身的好行业,近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职业教育行业发展。

1、职业教育法颁布后,国家多部门出台和落实相关政策,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

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职业教育法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关于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政策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其中主要涉及:课程改革,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注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实训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产业对接,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更加紧密,高校和职业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培训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培训职工并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教师培养与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提高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职业教育市场竞争加剧,仍处于行业集中度低阶段

随着市场环境影响的消退,非学历教育市场规模增速将恢复,到2023年非学历类职业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3670多亿元,市场空间广阔。同时,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扶持,使社会多方面资源和力量涌入市场,竞争格局加剧,主要的竞争因素和参与者:高职院校与职业培训机构,它们通常具有较强竞争力。具备相对完善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和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职业教育培训;行业技能认证机构,其认证证书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不少学生和企业会选择参加这些机构认证的培训课程,以获取具体的职业技能;互联网教育平台,这些平台通过在线教育、远程学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它们通常具备一定的优势,如丰富的课程资源、灵活的学习时间和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教育科技公司,它们瞄准职业教育的痛点和需求,推出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跨界竞争,一些企业或组织积极涉足职业教育行业,借助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打造独特的职业教育品牌。

目前职业教育细分赛道多,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格局极为分散,具备规模化、品牌化、全国化的大型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较少,未来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与教学管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发展,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

3、就业景气度持续下行及就业竞争压力增大,职业教育有望保持长期稳定增长

2013年至2022年,我国新增就业人口数量维持在千万以上;2023年,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1158万人,比2022年将增加82万人,规模和增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市场招聘需求并未与求职人数同向增加,2023年上半年,在城镇总失业率稳定在5.2%左右情况下,青年失业率处于历史高位,16岁至24岁人口城镇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6月达21.3%,为2018年以来峰值,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将催生职业教育培训需求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公司将受益于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4、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在线教育加速兴起,职业教育线上线下(300959)融合势在必行

随着chatGPT、元宇宙、人工智能、直播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场景与教学交付方式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将极大的提高“教、学、管、评、测”全产业链条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摆脱对于学习场景与学习时间的依赖,真正做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以及受市场环境影响对于消费习惯的培养,将让在线教育加速兴起。

职业教育除了知识学习、考证培训外,还有大量的技能与实战经验培训、学历辅导服务以及就业服务需求,依然需要大量的线下经验传授、服务提供,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与产品技术的创新,有望突破原有职业教育行业场景与边界,提升职业教育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培训结果的显性程度,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将势在必行。公司将充分整合现有的线上和线下教育资源,打造职业教育OMO(线上—移动—线下三位一体融合)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职业教育产业生态链,创造出高性价比、高质量的优质供给,打造一生一世终身教育体系,为解决中国职业教育“信任”与“公平”问题赋能,实现个性化教育与终身教育,推动公司进入快速增长的新轨道。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是职业教育和新能源业务。

公司职业教育业务布局

近年来,公司不断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在教育+互联网路上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持续研发推出以See.AI为核心学习系统,以智慧校区和天翼系统为校区运营和总部运营的两大基石,打造三位一体的全新中台化的IT系统。报告期内,公司以该系统为基础,推行“中央厨房”战略转型计划,将公司打造成以流量变现代理、内容交付代理、整店输出代理、品牌输出代理等多种标准化代理产品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整个架构、人员、用户、产品、交付、服务等的转型。公司通过建立“中央厨房”中台,打造全社会职业教育培训大生态,全面赋能校区,降低系统性培训成本,提高开元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效率和效果,提高终端校区的拓展能力。2022年4月份起,公司全面启动“中央厨房”战略转型,对上海恒企及上海天琥的校区实施改制工作,将所有自营校区模式转成加盟校区模式。目前公司构建了广州、北京、长沙三大运营中心,在全国25个省市,139个城市开办了近344家终端校区。在全国连锁经营管理上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方法、统一行为、统一结果”,也建立了一系列的标准化复制体系和控制体系,确保公司在全国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质量不打折,教育的初心不打折。

新能源业务

1、产完成储能集成生产基地建设,生产设备的投入及安装测试处于收尾阶段,部分生产设备于2023年6月底生产调试

2023年3月,公司孙公司湖南麓元创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麓元创新能源”)与湘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湖南达利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入园协议》及补充协议,在湘阴县高新区投资工业项目。麓元创新能源拟出资4000万元人民币,并联合相关产业投资基金或其他投资方,在湘阴县金龙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龙科创港投资建设2GWh的储能集成及1GWh钠离子生产线。因湘阴金龙科创港厂房整改,其施工进度不能满足麓元创新能源产能需要,为保证项目如期投产,经与湘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湖南达利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商,麓元创新能源决定将2GWh的储能系统集成项目从湘阴县高新区调整至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之对应,麓元创新能源将原拟用于建设该项目的4000万元投资转投至望城基地,1GWh钠离子生产线按计划在湘阴县高新区投产。截止至2023年6月底,麓元创新能源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储能集成生产基地已建成,部分生产设备于2023年6月底生产调试,预计2023年8月底全面投产。

2、加强与多家实力企业特别是央企合作建设新能源项目,争取获得储能业务订单

2023年上半年,长沙麓元能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麓元能材”)先后与华润电力(涟源)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旗下中能绿投(成都)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国信云川投资(深圳)有限公司等企业接洽,商讨合作建设光充储一体化新能源项目,并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在上述合作模式下,麓元能材一方面争取获得储能集成产品订单,一方面与合作方规划以储能为核心,在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基础上建设虚拟电厂,最终打造以AI计算及调度为核心的智慧能源平台。

3、积极推动钠离子电池、液冷热管理技术产业落地

报告期内,麓元能材成立深圳钠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技术和技术团队集聚到项目公司,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落地。同时,针对储能系统集成中关键的热管理技术,麓元能材积极布局,与相关液冷技术团队达成投资合作意向。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职业教育业务

公司这些年在“内容深度研发”和“产业互联网中台研发”两大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并形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这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内容深度研发能力

在实战经验教育领域,公司立足于“加快经验积累,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教学目标,以及帮助学员达成“好就业、就业好”的职业晋升通道目标下,为毕业大学生、在职主管、在职经理、在职总监等不同层次的学员建立了不同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彻底打破原有的应试教育研发体系。以“项目贯穿”研发为核心,让学员能够在场景下完成实训、实习、实战,形成了公司独特的“开元秘方”研发体系,从而可以让学员少走弯路,迅速成长。

线上教育确实产生了一定的竞争,由于技能型教育的特殊属性,面授依然是很多人选择的方式。公司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研发实操类产品和打造完善的交付体系。公司主打的会计实战产品中,聚焦精英级及以上产品,全面投入了教学教案的研发,革命性的开发了EAT教学模式,从备课、磨课、看课、评课四大方面出发,配合独家拥的整套教学教案,打造了整个产品教学模块的优势。在会计考证产品系列中,公司设有会计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课程体系。通过考霸魔方,形成了一套如何提高通过率的考证体系,帮助更多的学员拿到上岗晋升必备的会计证书。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就业率和通过率仍然是一个教育企业的生命力,牢牢把握这个主线,就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基于人才培养胜任力模型,持续加强内容深度研发,通过构建终身职业教育能力模型,借助更加强大的智能化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帮助学员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最佳个人学习路径和个性化学习方案。

2、产业互联网中台研发能力

公司目前业务涉及财经会计、职业资格、艺术设计、学历辅导服务等近80多个品类,是一家典型的用户多、班型多、校区多的综合型教育机构,为了确保公司的经营目标落地,始终坚守“教育+互联网”的商业理想,把学员的需求看成因,把教育的事看成道,把互联网的事看成术,全力构建“因、道、术”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基因,从而高效推动集团一体化经营,实现“集团大流量入口+多品类多校区消化+多出口服务”的商业形态。

近年来基于这样的商业构想,公司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把公司所有的学员、员工、管理行为都一步步实现上云,为用户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虽然目前仍在不断开发与迭代优化,通过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在教育产业互联网化的进程中,持续加大产品技术研发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基于“教育+互联网”的经营思维,以See.AI为核心学习系统,以智慧校区和天翼系统为校区运营和总部运营的两大基石,打造了三位一体的全新中台化的IT系统,完成了对NC系统为主的旧IT系统的全面替换。新中台架构符合产业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思想,对于公司的品类拓展、数据运营、“中央厨房”模式构建等发展方向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必将有力驱动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未来,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公司将进一步围绕巩固“用户设施建设”和“终端设施建设”这两大壁垒,打造新时代下的OMO教育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职业教育更大的边际价值,全面打通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贯穿学员的全学习周期,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晰自身的职业阶段和职业能力,实现真正的“相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二)新能源业务

1、运营、研发团队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资源链接与整合能力突出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经营团队主要成员均为从事新能源电池研究多年的专家,核心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国内一流Pack厂和主机厂经验,主导设计过众多量产项目,积累有大量的Pack设计、工艺开发、测试验证等经验,量产的纯电动车市场保有量超过20万台。经营团队完成了多个国内外储能项目应用,有比较完整的储能产业化经验。

2、产品具有优势

公司储能产品优势在于以芯片控制器为核心,高集成电池系统整合周边组件和零部件达到储能应用场景最优化方案产品交付。具体体现为:(1)车规级芯片多通道控制系统。与国产第一梯队芯片供应商合作开发储能专用控制系统,电池管理、能源管理系统,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低;(2)标准化模块。通过标准化电池模块进行拼接式组合可以完成10KWh~500MWh产品,具备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特点。(3)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电池云数据AI策略模型优化电池一致性及能量管理,从而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相关风险

1、行业监管和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主要业务之一属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行业,行业发展容易受职业教育政策的影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行业总体监管程度仍较低,如未来相关法律法规或产业政策存在重大变化和调整,国家或公司经营所在地相关主管部门出台新的严格规定或行业监管政策,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影响,进而对公司的业绩情况产生影响。

对此,公司一方面严格按照现有政策要求进行规范运营;另一方面积极跟踪相关政策并深度研究分析,及时根据政策变化进行针对性业务调整;让公司最大化降低行业政策变化对业务经营的影响与风险。

2、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

公司已形成双主业经营模式,并且两大业务没有关联性,分别由两个业务团队相对独立运行,对公司在统筹管理、内部控制及管理人员调配等方面管理难度将进一步增加,存在业务扩张速度与管理能力以及内部控制能力不匹配的风险。

对此,公司将严格遵照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管理体系,加强内部信息化系统建设,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和管理升级来应对该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的经营风险

职业教育培训行业是轻资产的高毛利率行业,其市场需求广阔、资产证券化率低,且具有较强的弱周期成长属性,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和消费升级等多因素影响,将吸引更多的产业投资进入,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虽然公司在该行业立足多年,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如不能有效应对行业竞品和新兴机构的竞争与冲击,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继续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将会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

对此,公司将继续加大发展在线教育,深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战略,不断完善“一生一世终身教育”产品体系,继续实施“多品类、拓渠道、扩赛道”经营策略,加大产品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产品技术领先优势来应对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新能源行业虽然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但现阶段处于资本蜂拥而入的爆火时期,各赛道新进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与此同时,具备技术或资本优势的新旧企业快速增长而成为头部企业,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目前,电化学储能、锂电池、钠离子电池行业仍处增量市场,但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生存及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对此,公司将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格局,始终聚焦行业发展偏早期的电化学储能、更细分的电池材料行业进行投资,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优势。同时,公司也努力通过项目寻求有资本实力的企业合作及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强公司拓展新能源行业能力。

4、市场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

电化学储能因政策配套不及时、不到位,电网辅助服务付费模式迟迟不予确定,均将导致行业发展结构失衡:从市场看,电源侧、电网侧由于强制配储政策,增速非常迅速,但进入门槛高,竞争激烈,而用户侧,广大的工商业储能市场由于政策、电价峰谷差等因素,其增速不及预期;从区域看,华东、华南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政府对储能的补贴力度大、峰谷价差足够,储能规模快速增长,而其他区域则发展相对缓慢。钠离子电池因技术路线选择问题、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导致钠离子电池经济性下降,将使行业产业化延后,市场发展大幅低于预期;2030年前后,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饱和、循环回收成为主力、或者革命性替代电池技术的出现,未来电池级碳酸锂需求可能走弱,锂价将理性回归,最终可能导致卤水提锂行业发展下行及萎缩;

对此公司将始终关注行业动向,保持投资决策和经营决断的敏捷性,随时调整投资与经营方向,规避重大投资与经营风险。

5、人才流失的风险

职业教育业务是以人为本的知识密集型业务,核心管理人员、研发团队和优秀老师是保证教研能力持续发展、业务稳步增长的关键,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流动率较高,不排除部分员工与管理人员由于竞争对手挖人与自身发展规划等原因离职,可能对公司的教学质量、品牌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公司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构建完整的员工招录、培训、管理、晋升的内部管理体系,并构建多样化的激励制度,为员工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机会与成长空间,来降低核心人才流失率与流失风险。

6、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在过去并购过程中形成较高商誉,公司因改制转出商誉原值31,702.89万元,剩余商誉原值109,719.71万元,因校区改制转出商誉减值准备24,976.98万元,累计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81,790.14万元。目前公司商誉的账面价值为27,929.57万元,占期末合并总资产比例为35.06%。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终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未来经营状况未达预期,则公司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对此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商誉减值测试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强化公司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进一步规范公司商誉减值的信息披露。

(二)相关应对措施

1、职业教育业务

(1)继续推进消课管理

公司首先加强源头管理,优化报名协议休学、退费、重修等的管理;其次优化校区排课管理,加速交付周期;最后加强全面考核,排课收入完成率指标从校区老师到各级管理层,纳入月度绩效考核方案,从而提升执行力。

(2)深化内容与技术研发,推动在线教育业务创新发展

公司将继续坚持“科技驱动”理念,深化内容与技术研发,借助“元宇宙”技术、“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加大投入,加快恒企网校平台的开发建设力度,升级优化中大网校与云琥在线等在线平台;强化产品创新,研发创造高性价比、高质量课程产品,丰富适应市场需求的在线产品品类矩阵,推动在线教育业务快速发展。

(3)厉行降本增效,严格控制成本

公司将持续推进“中央厨房”战略转型,集中现有资源为学员提供最优质产品与高质量服务,大幅降低公司固定成本开支水平,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改善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整合资源、打通变现路径,降低推广成本。传统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竞价搜索、DSP渠道流量成本逐年增加。公司加大对新型媒体布局,如58渠道、新美大、短视频、私域流量等;其次,开拓新的营销模式,增加新的商机来源渠道,降低流量成本。

(4)主动扩展项目,提升商机运营能力

各子业务公司将新增业务,如恒企开展学历自考培训、天琥开展兴趣类培训及中大增加高级经济师等高级类资格培训业务,延长产品线;同时,通过专业团队责任制运营进行全渠道覆盖,通过精细化运营举措,继续加强APP矩阵、视频号矩阵等流量阵地建设,持续赋能业务收入。

2、新能源业务

(1)启动储能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形成产能,完成订单的签订与交付

由于储能意向订单较多,公司积极与多地工业园区对接,争取获得政府最大支持及优惠政策,尽快落地2GW储能集成生产基地,尽快实现量产。同时,也依托政府、国有企业获取供应链金融支持,解决采购等经营性资金需求。

(2)与国有企业合作建设独立储能电站

目前,在政府多项政策支持下,独立储能电站的商业模式逐渐明晰,收益模式大致有四种来源:共享租赁、现货套利、辅助服务、容量电价。湖南市场对于建设独立储能电站更具优势,主要是光伏建设配套储能比例达30%、工商业谷峰电价差额达1.1元以上,给投资及运营储能电站的投资者足够的盈利空间和较短的投资回收期。

(3)推进钠离子电池项目尽快落地,形成产能,实现量产

铅酸电池替代环节有望成为钠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孵化场,最先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赋能,公司已经注意这个市场机会,将积极推进钠离子电池项目产业化基础工作,加快相关产品规划进度。

(4)积极关注和跟踪固态电池、钙钛矿材料及装备项目

在现有新能源产业布局基础上,公司战略投资团队保持关注固态电池、氢能源电池、钙钛矿光伏技术等新能源新的方向,同时,依托中南大学资源,已接触多个固态电池、钙钛矿材料、钙钛矿生产装备项目,为公司未来新能源发展储备战略资源。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