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为兼具航海资历与岸基管理能力的复合型航运人才,不仅对每位船员个人的职业规划之路意义深远,同时也是整个航运业当前最切实的需求。”6月29日,德国NSB集团中国区执行董事、上海集瑞船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刚表示。
在深入探析智能航运时代航海人才培养的新策略,助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袁刚表示,大多数人认为船员职业的生命周期是从其第一次登船开始到最后一次下船结束,从卡带、水手成长为三副、三管轮,再到船长或轮机长。“从业者觉得船员成为船长或轮机长以后,职业生涯就已经到达天花板,所以趁着年轻再工作几年,然后选择回到陆地投资做生意,或者找其他工作,过往所有的航海、航运管理等经验也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无法再创造更多价值。”袁刚强调,“这种情况无论是对船员个人还是对整个航运业都是巨大的损失。”
【资料图】
袁刚调研发现,整个航运业从业人员很多,但高端领军人才不够,中端管理人才亟需提升,根据相关调研数据,袁刚认为无论是对船员个人的职业发展而言,还是对于整个航运业的人才需求而言,船长和轮机长都不应该是船员职业的天花板。“成为船长、轮机长仅仅是完成了船员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成为具有丰富海上经验且具备其他专业技能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才是船员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也是船员全新职业阶段的开启。”袁刚说道。
打造生生不息的航运人才生态圈
在袁刚看来,航运业的数字化归根结底是船、货、人、港四大要素的数据化,其中“人”这一要素贯穿整个航运产业链条,因此,袁刚表示:“形成每一个航运人职业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数据链,是建造和实现整个航运产业完整数据链的基础,也是航运业信息化的基础。”他认为,船员信息数据化主要体现在航运管理“去中间化”,以及船员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数据化。
当整个航运业以各自掌握的信息作为主要的盈利根源时,信息壁垒便无法打破,航运业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便难以实现。一方面,船员代理公司不希望把船员信息与船东甚至整个市场分享;船东则希望得到船员的更多信息,建立起与船员之间更直接的管理合作关系。
“要想推进航运数字化转型,前提是能够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去中间化。”袁刚表示,“去中间化的商业模式,需要通过平台将船东、船员、码头、货物信息直接连接在一起,上下游数据直接贯通,打破信息壁垒,同时以大数据分析作为支撑,提高营运效率,降低营运成本。”
袁刚还提到,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每个人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例如在校信息无法完整、有效地传递给用人单位,不仅导致船员信息数据化无法实现,还流失了很多船长、轮机长等高级航运人才。“这无疑是整个航运圈的巨大损失。”袁刚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航运数字化转型未能对‘人’的数据进行创新管理。”
“如果从进入航运界开始一直到成为船长、轮机长,船员所有的基础信息、教育信息、工作经历等内容都被录入信息系统,形成完整的档案数据链。当他想转型成为高级航运管理人员时,系统会针对船员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给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方案,相应的档案记录也会被转交给用人公司。”袁刚解释,“船员可以在适合自己的陆上岗位,继续为航运事业做出贡献,让自身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航运人才生态圈。”
率先从船员着手推进航运业数字化
目前航运业数字化转型参差不齐,袁刚认为,航运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手和渠道之一是通过行业主管或国际化机构,在立法和制定行业标准时,基于原有规则或者出台新规,建立一个有效的标准数字化模型,推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
从企业数字化转型角度来看,袁刚建议通过船舶管理或航运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将船舶经营和货主相关的商务,船舶管理和涉及到人和码头相关的技术管理,以及船员管理等,实现一体化的管理。在此基础上,重新构架航运管理的信息化,从而有效解决合作中的代理商、服务商等信息壁垒问题。
“航运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很大的机遇就是联合,通过信息共享,去创新和发展,而固守眼前利益,不愿去创新的企业,其市场优势地位会逐渐丧失,甚至在行业里将无法生存。”袁刚表示,航运业数字化转型一定是基于某一特定角色,将行业相关内容关联起来,而船员毫无疑问承担着这一重要角色。
袁刚进一步表示:“航运业数字化转型,可以率先以船员作为起点,通过船员管理数字化,进行科学的数字化转型,形成一个直接和船员对接交流的平台,引导更多复合型航运人才集聚,为船员群体的技能、培训、生活等方面带来切实的帮助。这对航运业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未来,袁刚希望能够与行业同仁们携手并肩,共同打造一个航运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做到信息互通、信息共享、携手共进,让整个航运业绽放出更大的生命力,共同谱写航运信息化、数字化大时代的新篇章。(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缪露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