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案出炉,提高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匹配度
(相关资料图)
职教将优先发展新能源人工智能专业
核心提示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一系列目标。
当前,我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蕴含着巨大的人才红利。“这次《实施方案》,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性文件。”在日前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刘明介绍,围绕“赋能”和“提升”,《实施方案》提出了5方面19条政策措施。方案致力于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财政部表示,2018-2022年,全国财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1.8万亿元,年均增长6.2%。
赋能: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怎么选?
启动遴选30个左右,教育和产业适配最重要
在赋能方面,《实施方案》主要通过“试点、政策、资金”三个抓手,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其中,试点赋能方面,提出梳理总结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经验做法,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再遴选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试点城市和企业当好改革“先遣队”,出台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加快形成“头雁效应”。
对第二批试点城市有哪些遴选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回应,通过总结第一批试点城市的成效、经验和问题,结合最近的几次调研发现,一个城市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不在于职教的体量有多大、专业有多全,而关键在于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得紧不紧,是否形成了良性互动。孙志诚指出,有的城市职业院校学生数量多、专业包罗万象,但是人才培养不精准、不聚焦,培养再多人,都难以发挥出支撑作用,教育和产业还是“两张皮”。
孙志诚介绍,“我们确定第二批试点城市,要更注重教育和产业的适配性,这是最重要的遴选标准。”也就是说,不要求一个城市职业教育体系那么大、那么多、那么全,但要求职业教育的总量、结构、质量,一定要与当地产业需求相匹配,二者要相互交融、互为支撑,真正做到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提升:哪些专业优先发展,哪些将撤并?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等专业,撤并就业率低专业
在提升方面,《实施方案》聚焦难点堵点问题,通过针对性政策措施和务实工作举措,力争实现“三个提升”,即提升专业体系,提升实训水平,提升融合深度。
在提升专业体系方面,刘明指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调研中他们发现,有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专业链对产业链没有形成有效支撑。对此,《实施方案》旗帜鲜明提出“一优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
具体来说,优先,是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是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是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是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主要目的是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据悉,“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100个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施方案》聚焦这一目标任务,优先支持一批产业对接紧、辐射带动强、实训效果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同时,《实施方案》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通过这些措施,打消企业的顾虑,变“一头热”为“两头甜”。
资金:哪些“真金白银”举措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支持额度不超过8000万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介绍,《实施方案》重点梳理了三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
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方面,“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对纳入储备院校清单,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积极支持。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8000万元,中职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下一步,将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在原有储备院校清单基础上,增补支持200所左右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
《实施方案》还提出,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延伸阅读
5年投入1.8万亿元
新增教育经费倾斜职业教育
财政部在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针对记者提问,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马宏兵回应,近年来,财政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马宏兵援引一组数据表示,2018-2022年,全国财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1.8万亿元,年均增长6.2%。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转移支付资金1263亿元,年均增长12.7%。2018-2022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幅比普通教育高1个百分点,落实了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
马宏兵介绍,在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面,财政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组织部分省份,开展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试点工作,对产教融合度高、实训教学成本高的专业,将适当提高其生均拨款水平。二是支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引导地方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根据区域或行业职业教育的需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三是支持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校企共建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促进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四是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马宏兵称,下一步,财政部将推动各地落实好相关财税政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支持。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