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蛛网纵横”到“秒出大片”的武康大楼,从“杆件林立”到秀出“清爽天际线”的里弄马路……自2018年上海启动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行动以来,城市上空的“黑色污染”正在慢慢减少,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提升了市容环境。这背后离不开一支常年“户外跑、看现场”的队伍——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青年突击队。
科学严谨编制计划
【资料图】
“突击队成员从最初的9人不断壮大,如今共有成员32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比例占到70%,大部分为80后、90后。”突击队队长、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照明管理科科长马亚博告诉记者,突击队是市综管中心根据全市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重点工作部署而组建的,队员都是跨部门、跨岗位的优秀青年。团队主要承担计划统筹、杆箱整治、工程推进、文明施工管理等工作。
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难度大。对于负责编制年度计划的突击队队员朱晓燕来说,这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每年的年度计划包括四五百个工程项目,分布在全市各区。这些项目区域位置如何?是否与往年入地项目共同形成无架空线区域?道路属于什么等级?什么时间能竣工?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光靠人工是难以梳理清楚的,也很难判定上报的计划是否科学合理。
因此,从2018年工程实施开始,依托市指挥部组织开发的上海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管理信息平台,就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计划制定、前期审批、工程进度、竣工验收、成果展示、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实现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突击队员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耐心地指导督促各单位及时填报相关信息,实时掌握各区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工程推进情况。
一段一段抢出进度
一组对比数据:截至2017年底,内环内约71%的道路有架空线,架空线线圈冗余盘绕、线缆松散坠落、飞线上墙上树等情况较为普遍。而2018-2022年,上海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共完成801.63公里。内环内架空线入地率从29%提高到53%,特别是内环内主干道入地率达80%,次干道入地率为74%。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马亚博坦言“每一段都做得很不容易”。突击队队员每天都要跑好几个现场,和不同单位的人沟通协商,还要协调处理各类问题和投诉。而且,大多施工为了不影响交通,都放在晚上,因此工作时间也常常是不固定的,但团队成员没有抱怨也没有松懈。
2022年,3.57公里的武宁路(真北路-东新路)合杆整治工程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当时,市重大工程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武宁路的工程面临着协调部门多、实施难度大、工期时间紧等三大问题”,突击队队员、合杆整治工程武宁路项目负责人陶锐杰告诉记者,虽然3.57公里的工程项目体量不算大,但项目推进涉及道路、公安、交警、燃气、通信、电力等多个部门及单位的协调工作,且武宁路地下作业面情况十分复杂,地面道路的面层和道路线也不断变化,如何在确保工期的情况下高质量完成工程是当时整个团队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突击队员带领实施团队一次次前往现场实地踏勘,按照“一基础一设计”的原则,为每根综合杆件量身定制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以创新解难题,组织设计单位进行针对性设计,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订制化。同时,按照方案“成熟一段、进场一段”,难点“成熟一处、进场一处”的原则逐步推进项目,最终一段一段抢出进度,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新民晚报记者 裘颖琼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